隔离手段分类不同
1、严密隔离
适用于传染性强或传播渠道不明的疾病所采取隔离手段。如鼠疫、霍乱等烈性传染病。需要患者住单人房间,室内物品力求简单并耐消毒,门口挂有显眼标志,禁止探视;进入病室要戴口罩、手套、穿隔离衣、换鞋,不能随便开启门窗;物品一经进病室即视为污染,均应严格消毒处置;室内空气每天消毒1次,地面及距地面2米以下的墙壁、家具用消毒液每天擦洗1次,患者出院或死亡后病室及其所有用物应严格消毒。
2、呼吸道隔离
适用于病原体经呼吸道传播的疾病所采取的隔离办法。如麻疹、白喉、百日咳、时尚性脑脊髓膜炎等。需要:同种患者可住一室,但相互间不能借用物品或传阅书本;接近患者时应戴口罩、帽子和穿隔离衣,并维持干燥;患者到其他科室会诊或治疗时应戴口罩,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经消毒后方可倒入专用下水道或焚烧,病室内空气每天消毒1次。
3、消化道隔离
适用于病原体通过污染食物、食具、手及水源,并经口引起传播的病症所给予的隔离办法。如病毒性肝炎、伤寒、细菌性痢疾等。需要:不同种患者应尽量分室收住,好似住一室两床相距不少于2米;接触患者时应穿隔离衣,护理不同病种的患者应更换隔离衣,并消毒双手;患者的食具、便器、呕吐物、排泄物须严密消毒;病室地面、家具每天消毒液喷洒或擦拭;患者之间不能接触或交换用物、书报等;病室应有健全的防蝇设施。
4、接触隔离
适用于病原体经皮肤或粘膜进入体内的传染病所采取的隔离办法。如破伤风、炭疽、狂犬病等。需要:不同种患者分室收住,不能接触别人;进行治疗护理时需要穿隔离衣,皮肤有破损者,防止伤口换药及护理,必要时戴手套,已被污染的用具和敷料应严格消毒或焚烧。
5、昆虫隔离
适用于病原体通过蚊、虱、蚤等昆虫传播的疾病所进行隔离的办法。如时尚性乙型脑炎、疟疾、班疹伤寒等。需要:病室应有严密的防蚊设施;虱传播的疾病,患者要洗澡、更衣并经灭虱处置后方可进入病室。6、床边隔离适用于普通病区发现的胃肠道传染患者,传染病区暂无床位收住,临时以病床为隔离区的一种隔离办法。需要:床头挂隔离标志;床间相距不小于2米或用屏风隔开;要有专用隔离衣、洗手消毒液、听诊器、体温计、患者之间不能相互接触;患者的各种用物、排泄物、便器等须经消毒处置;患者出院或转院时病室及病床设施应妥善消毒。
6、保护性隔离
亦可称为反向隔离。适用于抵抗力低下或易感染的患者,如大面积烧伤患者,早产婴儿、白血病患者及脏器移植患者等所采取的保护性手段,防止由别人将病室外的致病菌带进病室内而使用的隔离办法。需要:患者住单间病室,家具及地面每天用来苏水擦拭或0.2%漂白粉澄清液作喷洒消毒;接触患者前须洗手,戴口罩、帽子、换鞋并穿清洗隔离衣;患有呼吸道疾病者或咽部带菌者应防止接触患者,病室每天紫外线照射消毒2小时,通风换气时注意保暖,以免患者受凉。
7、血液、体液隔离
适用于病原体通过血液、体液等传播的疾病的隔离办法。如肝炎、爱滋病病毒等感染成人两性疾病。需要:注射器、针头、输液器、侵入性导管等须严格按“一人一针一管一巾”的需要,进行各项检查、治疗及护理;若须收购用具应在病室内进行消毒处置,然后送到提供室交换;标本应显眼注明,以引起看重。